2009年四川省省级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(含司法系统)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《申论》试卷
2011-04-04来源:易贤网

一、注意事项

1.本次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、综合分析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常用公文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。

2.作答参考时限:150分钟。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,作答110分钟。

3.申论各题均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作答,准考证号须用2B铅笔填涂,答题须用蓝、黑色墨水笔(圆珠笔)作答,在作答时,不得使用本人姓名,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。

二、给定资料

(1)2009年3月5日,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《工作报告》中强调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”。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今年“两会”上最热烈的话题之一。据有关方面统计,今牟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610万人。加上2007年和2008年没有就业的250万大学生,今年共有860万大学毕业生要找工作。但根据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3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预测,今年大概只有300万学生能找到工作,这就意味着有56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扩大。根据相关报道,从今年起,每年将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,今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越来越严峻。

就四川而言,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。今年全省87所高校有毕业生28.18万人,其中研究生1.82万人,本科生12.93万人,专科(含高职)生13.43万人。加上历年遗留下来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,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远远不止这个数。

(2)针对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的严峻现实,有关人士指出: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,不仅会直接威胁社会稳定,更会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对知识、对公平的信念,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。”专家的话绝非危言耸听。且看下面的事实:

据重庆市招办有关人士透露,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虽有所增加,但却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。他们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,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:“严峻的就业形势,使读书‘无用论’思想在农村蔓延,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,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。”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县招生负责人称,这些放弃高考的考生多数是农村学生。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他们通过考大学跳出“农门”,大学毕业后找个好工作,改变家庭环境。如今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,家长会不无伤感地问孩子:“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大学,你连个工作都找不到,读大学有啥用啊?”

2009年3月7日,广州市雷电交加,大雨滂沱,难得的供需见面会在华南师大的田径场上轰轰烈烈地举行。某媒体记者正在采访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、副巡视员文传道。此时,一名红衣服、圆脸蛋的姓林的女生突然闯入,含泪逼问教育厅官员:“到哪都投不出一份简历,难道去农村当教师都这么难吗?”“为何当初要培养那么多大专生?今天对我就是赶尽杀绝的感觉。”原来,该姓林的女生是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大专应届毕业生,读了5年英语师范专业,英语过了六级,即将拿到教师资格证。上午,她顶着滂沱大雨在若干个摊位前走了三四个小时,一份简历都没有投出去。她逼问教育厅的官员:本来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时,我们愿意去为农村奋斗,可是人家连收简历的机会都不给。

(3)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,有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没转变是一个重要原因。事实上,这种客观情况是存在的。比如今年3月22日在成都某高校举办的双选会上,一家以饲料(预混料)、动物保健品等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企业,拟招聘20名销售人员,其喊出的口号是“挑战年薪6~10万。”可记者发现,前去填表的只有几个人。而成都的某餐饮服务公司拟招10名服务员,月薪只有1000元,可前来报名者却有100多人。又如省红十字会招聘普通员工,投简历的长龙足足排了30米长。看到这种情况,记者不无感慨地说:当今的大学生是“宁愿留城端盘子,不愿下乡挣10万”。毕业生自己也说:“长期跑农村,没多大前途。”

关于大学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的问题,一位人大代表有不同的看法。他说:“调整观念说了许多年,为什么始终难以实现?”“到中国高校走一走就不难发现,今天的大学生恐怕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为现实的阶段。金融风暴来袭,曾在名校被普遍认为‘没追求’的公务员马上炙手可热,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不可谓不快。但在中国城乡、地区差异较大的情况下,期望大学生轻易放弃留在发展前景明显更优的大城市,恐怕……不切实际。”

(4)2009年3月29日,四川省第十届高级人才交流会在成都小南街99号省人才交流中心举行。会上,有关单位提供了年薪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、高校职位上千个。成都一家IT公司招聘界面设计师,要求工作经验最少4年,学历为本科以上。另外一家煤炭产业集团招聘矿长,年薪为20~40万元。其开出的条件是,所录人员必须“懂技术,会管理,创效益”。但就现场报名的情况看,“达到要求的不多,他们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”。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。针对这种情况,新华社以《打破大学生就业“经验”瓶颈》为题。发表了这样的评论:“用人单位招聘人员,要求‘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’可以理解,因为可以降低用人成本,实现效益最大化。”但是,“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,对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既不公平,还可能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业”。“高校应当通过调整专业、课程设置,使教学尽可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,同时重视扩招后的学生实习问题。”

(5)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,女大学毕业生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。在“两会”期间,大连医科大学校长提交了一份《关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提案》。提案中说,2007年大连13所高校745名女大学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“很严重”或“比较严重”的性别歧视,受歧视者占毕业女生总数的47.8%。这些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:(一)机会上的不平等,即一些用人单位打着单位“女性比例比较高”、“工作岗位需要适应长期出差的员工”等幌子,把女大学生拒之门外;(二)标准上的不平等,即有些用人单位对男生和女生实行双重标准,故意提高女生的录用标准,把女生排挤出去;(三)薪酬上的不平等,即有些用人单位让女博士生拿男硕士生的工资,让女硕士生拿男本科生的工资等等;(四)权益上的不平等,如有67%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,还有的单位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孩子;(五)行业上的不平等,如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只有教育、卫生、人文服务等行业和领域才适合女性等等。

推荐信息